你們知道嗎?肉骨茶這個名字是從馬來西亞傳來的,馬來語的發音叫做「BAK-KUT-TEH」這個名字,我就覺得超級親切,就像我們臺灣的小吃一樣!說起來,這「TEH」的發音,很像閩南語的「茶」。
這道菜不只是一道菜,它還代表了許多歷史和故事。像是潮州胡椒風味的白派肉骨茶,或是福建的黑派肉骨茶,都是由中國南方的移民帶到馬來西亞後,發揚光大的美食喔!
許多觀光客到大馬都特地品嚐那香香的肉骨茶。尤其帶有一點胡椒味,真的很下飯,
尤其當地人超級愛那個帶有藥香和肉香的湯,喝起來真的是一口接一口,根本停不下來啦!那麼,大家知道肉骨茶湯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?
肉骨茶的由來
肉骨茶,這道美食真的和它的背後故事緊緊相連,有時候,一道料理的起源可以講述好多好多的故事。
說起來,肉骨茶這道菜真的很有趣!想像一下大大的帶骨豬肉,經過長時間的熬煮,再加上滿滿的胡椒調味,香氣四溢~
尤其肉骨茶中一定要有胡椒這個神奇的調料,不止我愛,古人也超愛的!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印度,然後慢慢的被帶到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。
而且喔,馬來半島上的很多勞動力移民,他們發明了肉骨茶這道料理,主要就是要補充體力,真的超有歷史感的一道菜呢!
在家自己做肉骨茶的方法
所需食材 (供2-4人份)
- 豬骨 300-500 克 (推薦使用黑毛豬,更有口感!)
- 豬五花肉 300-500 克
- 炸豆皮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- 貢丸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- 金針菇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- 肉骨茶湯料一份
- 水 300 毫升
- 一顆整蒜頭
- 小束香菜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調味品
- 糖 (適量)
- 鹽 (適量)
- 白胡椒粉 (適量)
- 醬油一大匙
肉骨茶製作三大步驟
肉骨茶製作步驟1.
在鍋中加入冷水,將豬骨和豬肉放入後開火。當水滾後,關火並取出肉材沖冷水,備用。
請注意:開始煮煮之前請使用冷水哦!
肉骨茶製作步驟2.
在鍋中加入300毫升水、肉骨茶包、香菜和整蒜頭。當水滾後轉小火,慢煮約一小時。若使用電鍋,可直接燉煮一小時。
肉骨茶製作步驟3.
最後,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,像是貢丸、米血、豆皮和調味料,拌勻後再煮滾。熱騰騰的肉骨茶準備上桌,保證讓家人讚不絕口!
製作肉骨茶的偷吃步方法
簡單快速的美味—踏輕肉骨茶
踏輕肉骨茶是您追求效率與品質的首選。在現今忙碌的生活節奏中,許多人渴望能夠快速地準備出一道美味的佳肴。直接購買踏輕肉骨茶讓您不必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和準備材料,只需按照簡單的步驟,即可輕鬆烹煮出傳統的馬來西亞風味。
保存完整的傳統風味
儘管您不需要自行準備繁瑣的材料,但踏輕肉骨茶依然保留了那獨特且令人懷念的傳統風味。選用上等的香料和優質的肉材,每一口都是一次味蕾的旅行,帶您回到那滿桌家鄉菜的溫馨時光。
輕鬆製作,享受家庭時光
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準備食材和調味料,這意味著您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與家人共度。購買踏輕肉骨茶,您只需花費短暫的時間就可以製作出一道美味的料理,留下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的歡樂和溫馨。讓美食成為家人之間的紐帶,增強彼此的感情。
藝人推薦
食尚玩家也有特別報導踏輕肉骨茶喔
現代生活與肉骨茶的選擇:傳統製作與踏輕的便捷之道
在現今忙碌的都市生活中,每一分鐘都是金錢,每一刻都承載著我們的熱情與夢想。面對繁忙的日程,我們經常追求效率,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往往因為其繁瑣和耗時而被忽略。肉骨茶,這道深受喜愛的傳統料理,當然也不例外。
自己在家製作肉骨茶,確實帶有一種原始的滿足感。從選材到調味,每一步都體現了對家人和自己的愛。然而,這樣的烹飪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,而這兩者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寶貴。
而踏輕肉骨茶,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。它綜合了傳統的口味與現代的便捷,省去了調味和長時間熬煮的過程,但味道仍然不減當年。購買踏輕肉骨茶,不僅能讓我們在忙碌中迅速享受到這道美食,更代表著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時間,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。
總結來說,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選擇踏輕,都是對肉骨茶這道料理的一種愛。但在現代社會,效率和便利往往成為首選。踏輕肉骨茶,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口味的追求,同時也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,確實是現今最佳的選擇。
★遠東百貨-信義A13店★
📍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
📍營業時間:平日11:00-21:30/假日:11:00-22:00
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南投肉骨茶配料人氣推薦在我們的生活中,許多傳統美食都因繁忙的都市生活而漸漸被邊緣化。然而,踏輕肉骨茶的出現為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,重新喚醒了我們對這道傳統料理的愛與回憶。
踏輕肉骨茶不僅僅是一包速食,它是對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詮釋。在包裝裡,每一粒香料、每一塊肉骨,都蘊藏著獨特的風味和故事。當熱水注入,那濃郁的香氣瞬間充斥整個空間,仿佛帶領我們回到過去,重新體驗那家的味道、那憶的溫度。新竹肉骨茶排骨部位真空包外帶
而最重要的是,踏輕肉骨茶省去了繁瑣的製作過程,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輕鬆享受到這道傳統美食。它滿足了我們對於效率和便利的追求,同時也不忘初心,堅持傳統的味道。臺北肉骨茶做法試吃心得
所以,無論你是想快速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,還是渴望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,踏輕肉骨茶都是你的最佳選擇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,帶著踏輕,重新找回那失落已久的味道,享受這份珍貴的時光。板橋肉骨茶配料湯料包推薦
秋天漸行漸遠,冬天如約而來。而就在這兩季交叉的縫隙之間,身處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縣,并沒有冬天的樣子。云卷云舒,行走在西江千戶苗寨、朗德上寨這樣的“世外之地”,尋得一段安寧時光。 雷山這個地方,走進去,便不舍離開。 炊煙、木房子、牧童……進入雷山地界,一種久遠的鄉愁味道便撲面而來。沿著彎彎曲曲的進山路,可以看見山坳平地間,有一些苗家人集中的居住地,勝似“世外桃源”。 朗德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中唯一一站鄉村苗寨,朗德游人如織的背后,是一個民族古老文化的現代傳承。 步行于郎德上寨,走過風雨橋,好客的苗家人早已備好隆重的貴賓之禮——12道攔路酒。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著這樣的陣仗:從寨腳通向寨子里的石板路開始,到寨頭的進寨門樓,穿著盛裝的苗家姑娘們拿著牛角杯,蘆笙吹起,第一杯、第二杯、第三杯、第四杯…… “第一道恭喜酒,第二道善良酒,第三道勤勞酒……第十道長壽酒,第十一道富裕酒,第十二道美滿酒。”這個時候,隨行的導游沒閑著,樂此不疲地介紹著每道酒的含義。苗家人自釀的米酒,香氣四溢,喜氣之余,更能為遠道而來的客人解乏除困。 生活講究圓滿,我很想喝掉最后三碗攔路酒,但打小怕酒的我,在人群中還是“混水摸魚”地躲開了。 寨子的中央是一個小廣場,快到表演時間了,有游客陸陸續續地從寨子的四面八方趕來,不一會兒,便將廣場里三層外三層圍成一個圓。蘆笙舞、銅鼓舞等原生態的民族歌舞表演讓人大開眼界,特別是蘆笙舞,吸引了幾個蹣跚走路的娃娃跟著大人“表演”,可愛至極。 在朗德,你會發現,除了苗族女子頭頂上那朵顯而易見的大紅花,她們的針線活更是十分精妙,從頭到腳,穿戴十分講究,就連一對鞋墊都繡得精致,把自然景色、飛禽走獸都栩栩如生地繡在穿戴上,這種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,是讓很多人心生向往的。 車進烏東苗寨,停在一座不大不小的石橋上,橋下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河。放眼向苗寨望去,寨子倚著山,房前屋后,除了少許菜地,多是水稻田,一塊接著一塊成梯田狀,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。 坐落在雷公山半山腰上的丹江鎮烏東苗寨,群山環抱、云霧繚繞,顯得安寧清靜。一家人或邀約幾個知心朋友,在這里能尋找到一種怡然自得的樂趣。 有人想進來,也有人想出去。寨子里幾乎看不見年輕人,大多是老人與小孩。平平常常度日,簡簡單單生活,砍柴,種菜,拉家常,隨意而為。這樣的生活,會讓久居喧囂和嘈雜城市的人羨慕。 西江鎮的麻料村與烏東苗寨相比,完全是兩個樣子。 麻料村里,苗家人代代相傳銀飾品加工。這個被稱為“中國銀飾之鄉”“小錘敲過一千年”的苗寨,保留著古老手工制作銀飾的傳統。村里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拿手絕活,能把花鳥蟲魚、飛禽走獸鍛造在銀飾中。在村里,游客可以看到一套精美銀飾的制作流程:熔銀、鍛打、制條、制絲、制片、壓花、紋飾鉆雕、編結、裝配、清洗等十幾道工序十分繁瑣,而在匠人眼里,必須精雕細琢才能賣出好價錢。 憑借底蘊深厚的銀飾文化,雷山縣的麻料、控拜、烏高一帶都是“銀匠村”,帶動了當地苗族銀飾旅游產品的發展,這是民族文化的魅力! 西江千戶苗寨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,由10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。聽朋友們說,了解苗族文化,西江千戶苗寨是最好的選擇。 西江每年舉行的苗年節、吃新節、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。 雷山的每一個苗寨,都葆有著燦爛的苗族文化,那份古樸、厚重、自然和寧靜,令人神往。 >>>更多美文:寫景美文
唐云是上海畫壇的領軍人物之一,居江蘇路中一村,我工作單位與中一村相近,故時有覿面求教之幸,每至大石齋,總伴隨著品茗、觀壺、賞畫、喝酒、啖珍、把玩、聽趣諸樂。 前些時,聽唐云哲嗣逸覽先生在靜安文化館作“唐云繪畫專題講座”,言及目前收集到最早的是唐云在24歲時的繪畫作品。 言者無意,聽者有心,我卻有緣見過唐云在19歲時畫的,且很有意思的作品。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,有次去中一村,唐云正在整理書畫,唐先生拿出其中一幅讓我看看有什么特別之處。這是件六開四或者四開三尺幅的豎式畫,畫面是村野中有個孩童在柳樹下蹲著。唐先生讓我猜猜那孩童在做什么。我說大概孩童放牧或砍柴后的小憩吧。唐先生哈哈大笑,說此孩童正蹲著大便呢!還補充道,農村里的孩童都在野外大小便的。我說如此情景也能入畫?唐先生說世間萬物皆可入畫,關鍵是作畫時要有想法,并得意地說,這幅是他19歲時畫的。 后來我問逸覽先生看到過此畫嗎?逸覽說未見過,而且還是第一次聽我言及。故今將此寫出來,亦望關心唐云先生藝術的人士留意,這幅畫或許是唐云先生留存于世最早的一幅呢!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1997年,我幸運地拿到了學校福利房——南區6棟三居室。房子雖小卻很溫馨。在這間房子里,一對新手爸媽從焦灼惶恐一步步成熟穩重,而樓下小花園,不僅延展了我們的生活空間,更承載了一段美好時光。 這片花園曾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二層樓別墅區,學校推倒舊樓,興建了兩棟住宅樓,又在樓前空地興修亭臺花池,一個頗具嶺南特色的精致小花園,便成了上千戶教工的休閑地,更是孩子們嬉戲的樂園。 當時我家孩子三四歲,調皮淘氣,一不留神就溜進小花園玩,玩開了更是叫不回來。平日里,飯點一到,喊人吃飯的各色方言高中低音在園里此起彼伏。家里的客家阿姨為了吸引熊孩子,不僅練就一手好廚藝,更是唱出客家山歌的悠長嘹亮——“轉屋企食飯啦……”這一亮嗓,引來的可不止三兩個“饞貓兒”,都是食過返尋味,尋著紅燒排骨、可樂雞翅的香氣而來,有些家長嘴上說“取經”,進來便挪不動腳了。 小花園建成不久,校工會組織了一個“建設和諧校園,認捐認種綠樹”活動。記得那是四月天,一片流光清氣。認捐家庭挖坑澆水筑籬笆,在花園邊上一溜排開種上秋楓,組織者還別出心裁制作了寫著家庭成員名字的紀念卡,每個家庭頗具儀式感地掛在樹上,場面很是熱鬧。大家期盼小樹快快長大,男孩子們更是“殷勤”,每天憋著尿跑去澆樹施肥,沒想到有些樹苗竟被燒死了,好在學校園林科及時更新,才讓傷心自責的孩子們又歡快起來。 那些年,電視劇《西游記》正熱播,花園里奔跑的孩子們手上都掄著一根“金箍棒”,“妖精,往哪兒逃!”“看老孫怎么收拾你……”大人們開玩笑說,走進花園立馬覺得自己渾身“妖”氣,冷不丁一根棍子橫過來還會嚇到心驚肉跳。我家“張悟空”的裝備最出色,金箍棒是用紅、黃兩色防水膠布纏在木棍上做成的,靈巧又醒目,靴子原是一對女童靴,尋遍整條北京路的唯一收獲,最終花了一晚上功夫修改才稱心如意。那些日子,大暑天也要全副武裝的“張悟空”在小花園里出盡風頭,走火入魔的他幻想自己也可以上刀山下火海,騎著單車一路狂歡,一頭栽進路邊灌木叢,撈起來時,一頭臉都是爛樹葉。另一個“陳悟空”,黑燈瞎火在大石墩上蹦跳,不小心摔得頭破血流,多虧了一位家長百米沖刺送去校醫院包扎。原以為被下了“緊箍咒”的他怎么也該消停幾日,誰知耍得更歡,額頭上的白紗布著實醒目…… 小花園成了大家的“前庭后院”,猶如一個大家庭,孩子們一路游戲打鬧,褪去了不少獨生子女任性、自私、不合群的小脾性,原本羸弱的身體日見壯實,而“溜娃”的年輕教工們,除了交流育兒心得,少不了工作和學習上的切磋,相信學校不少重大研究課題、優秀教案的靈感就萌芽孕育于此。 春去春回來,花謝花又開,轉眼間,當年奔跑在小花園的那群乳臭未干兒,如今也積學成智、青春正好。每每經過花園,看見一群群孩子在成蔭樹下玩耍,過往的一切竟恍如昨日,歷歷在目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故事
RR11DD45CEF55WEFE